浦和红钻亚冠决赛
你的位置:浦和红钻亚冠决赛 > 新闻动态 > 杜甫五古《昔游(昔谒华盖君)》读记
杜甫五古《昔游(昔谒华盖君)》读记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8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68

杜甫五古《昔游-昔谒华盖君》读记

(小河西)

这是一首回忆诗。回忆天宝年间游王屋山寻访道人及东蒙访隐事。据诗内容,此诗或作于乾元二年(759)秋,时杜甫客秦州。

昔游(杜甫)

昔谒华盖君,深求洞宫脚。玉棺已上天,白日亦寂寞。

暮升艮岑顶,巾几犹未却。弟子四五人,入来泪俱落。

【注释】华盖君:指仙人、道士。《神仙传》(东晋-葛洪):“昔周王子乔养道于华盖山,后升仙,号华盖君。”此指某道人。据史料,司马承祯(639-735)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。开元十五年,玄宗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,建造阳台观。杜甫拜访时,司马承祯已仙逝。

洞宫:仙人居住的山洞,借指道院。此处或指王屋山洞。《名山记》:“王屋山有洞,周回万里,名曰小有清虚之天。”王屋山洞为“天下第一洞天”。《宿题天坛观》(唐-刘沧):“沐发清斋宿洞宫,桂花松韵满岩风。”洞宫脚:洞宫底部。

玉棺:典“王乔令”。《后汉书-方术传》:“王乔者,河东人也……后天下玉棺于堂前,吏人推排,终不摇动。乔曰:'天帝独召我邪?’乃沐浴服饰寝其中,盖便立覆。”此借指玉棺中的仙人,代指所访道人。

艮岑(gèn-cén):位于东北方的山峰。巾几:巾和案几;泛指起居用物。《寄李十四员外布》(杜甫):“直作移巾几,秋帆发敝庐。”

【大意】当年去拜访华盖君,曾到过王屋山洞底部。华盖君当时已升天。洞宫里白天也寂静无声。夜幕时分登上艮岑顶上,华盖君的起居用物还在。随来的四五个弟子,见到这些遗物分分落泪。

余时游名山,发轫在远壑。良觌违夙愿,含凄向寥廓。

林昏罢幽磬,竟夜伏石阁。王乔下天坛,微月映皓鹤。

晨溪向虚駃,归径行已昨。岂辞青鞋胝,惆怅金匕药。

【注释】轫:车轮支木。《说文》:“轫,碍车也。”发轫:出发。《离骚》(屈原):“朝发轫于苍梧,夕余至乎县圃。”《淮南子-兵略训》:“故得道之兵,车不发轫,骑不被鞍。”良觌(dí):良晤;欢聚。《南楼中望所迟客》(南朝宋-谢灵运):“搔首访行人,引领冀良觌。”

幽磬:用于道教坛场的一种法器。《僧舍》(唐-赵嘏):“春风尽日无来客,幽磬一声高鸟还。”《禅林寺》(唐-无可):“远泉和雪溜,幽磬带松闻。”石阁:石砌的楼房;寺院藏经之所。《菩提寺上方晚望…》(唐-白居易):“石阁僧上来,云汀雁飞下。”

王乔:史载至少有四个王乔,皆仙人。有越人王乔、太子王乔、蜀人王乔还有叶县令王乔。(略)。此处借指道观中道人。天坛:王屋山主峰。绝顶有坛。传为轩辕帝祈天之所。道教第一代宗师陶弘景《真诰》:“天坛山,下生泡济之水,中有不老草,人得服者长生耳。”司马承祯隐居在此修仙炼丹,自号“天台白云子”。

微月:新月。指农历月初的月亮。《杂诗》(晋-傅玄):“清风何飘飖,微月出西方。”《水会渡》(杜甫):“微月没已久,崖倾路何难!”皓鹤:洁白的仙鹤。《雪赋》(南朝宋-谢惠连):“皓鹤夺鲜,白鹇(xián)失素。”

駃(kuài):通“快”。《春日侍宴望海应诏》(唐-上官仪):“别岛春潮駃,连汀宿雾长。”

胝(zhī):俗称茧子。金匕药:指神丹,仙丹。《陶隐居书堂》(宋-李之仪):“隐约玉箫声,憔悴金匕药。”

【大意】俺当时游览名山,出发点是高山远壑。欢聚虽好但并非俺心愿,只能悲凄地望着天地苍茫寥阔。天已昏黑道观钟磬已罢,俺整夜伏在道观的石阁。看到有道人从天坛走下,一轮新月映照洁白的仙鹤。清晨小溪朝着空虚处急流,俺下山的路昨天已走过。不怕脚底磨出茧子,失望的是俺未能得到“金匕药”。

东蒙赴旧隐,尚忆同志乐。休事董先生,于今独萧索。

胡为客关塞,道意久衰薄。妻子亦何人,丹砂负前诺。

虽悲须发变,未忧筋力弱。杖藜望清秋,有兴入庐霍。

【注释】东蒙:蒙山别称。因在鲁东,故名。《论语-季氏》:“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。”杨伯峻注:“东蒙,即蒙山。”《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》(唐-高适):“前临少昊墟,始觉东蒙长。”旧隐:昔日的隐士。《萧县道中》(唐-吴融):“草堂旧隐终归去,寄语岩猿莫晓惊。”同志:《国语-晋语》(春秋-左丘明):“同德则同心,同心则同志。”《后汉书-刘陶传》:“所与交友,必也同志。”

董先生:蒙山一位高道,杜甫称之为董先生。此董先生或后来到了衡山,杜甫称为“董炼师”。(《忆昔行》(杜甫):“更讨衡阳董炼师,南浮早鼓潇湘柁。”)

胡为:何为,为什么。《邶风-式微》:“微君之故,胡为乎中露?”(“微”即“非”。可译为“如不是为你们,何必在露水中劳作!”)《蜀道难》(李白):“嗟尔远道之人,胡为乎来哉!”

丹砂:朱砂。道教徒用以炼丹。也指丹砂炼成的丹药。

霍:《尔雅》:“大山宫小山,霍。”(宫:围绕。)庐霍:庐山。类似的,“衡霍”即衡山。《初发石首城》(南朝宋-谢灵运):“游当罗浮行,息必庐霍期。”《谢临川灵运游山》(梁-江淹):“平明登云峰,杳与庐霍绝。”《送王十六判官》(杜甫):“衡霍生春早,潇湘共海浮。”《送康判官往新安》(唐-皇甫冉):“猿声比庐霍,水色胜潇湘。”

【大意】当年一起到蒙山访隐,还记得志同道合一路快乐。没随董先生访道学道,到今天只能独自凄凉寂寞。为什么客居这关塞之地,入道的心意日益淡薄。妻子和孩子也不知怎么了,有负以前支持俺入道炼丹的承诺。俺虽须发已白,但并不担心体力孱弱。拄着拐杖望着清秋的天空,有兴去庐山学道修道。
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追忆天宝年间到王屋山寻访道士及东蒙访隐事。首8句叙事。目的是拜访高道“华盖君”,但很遗憾,“华盖君”已升天。他们甚至到“洞宫”深处看了“华盖君”的棺材。他们还瞻仰了“华盖君”的遗物。接着12句写未能拜见高道的遗憾。自己来王屋山不是为聚会,而是要寻访高道。现在高道已逝,自己只能“含凄向寥廓”。自己在道观的石阁度过一个整夜。看弯月皓鹤,看道人进出。早上才恋恋不舍沿路返回。自己不在乎踏破铁鞋,只是遗憾没实现夙愿。接着4句又想到东蒙访隐。东蒙访隐时寻访的也是一位道人,杜甫称其为“董先生”。当时,杜甫自己没有随董先生学道修道。现在感到“独萧索”。末8句表达愿望。客居关塞期间自己道意似乎衰薄了,原来承诺支持自己修道的老婆孩子现在也不支持了。但自己虽年龄大了,体力尚可。杖藜登高,远望清秋,还是断不了到庐山修道的念头啊!【这首诗中“华盖君”、“玉棺”借指一位已仙逝的高道。“王乔”可以理解为在道观看到的道人,也可以理解为梦中依稀见到了“华盖君”。】

【参考文献】罗宁《杜甫《幽人》《昔游》诗解读与系年—兼谈杜甫及其朋友的隐逸书写》《中国文学研究》2023(01)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绿城中国转让杭州浙乔企管32.47%股份,西藏信托接盘
下一篇:单位里40岁才发现个奇怪的现象: 越是卖力工作, 事情反而越来越多

友情链接: